k8凯发光電子公司達擎專注將顯示解決方案導入多元垂直場域應用,其下以場域數位整合服務見長創利空間參與《高雄車站共感空間》公共藝術計畫,擔任視覺科技整合執行夥伴。憑藉深厚的顯示解決方案核心能力,加乘豐富的跨域整合經驗,創利空間於「看時間」、「染色彩」與「映回憶」三大作品區中,透過對顯示介面、環境條件、展演內容與光影色彩的精準技術調校,展現全方位無縫整合的專業,協助策展團隊與藝術家將設計理念透過科技手法完美演繹,進一步拓展創作的想像邊界,讓車站不僅是交通節點,更成為承載文化記憶、映現城市價值的公共舞台。

 

《高雄車站共感空間》由侯林設計與德國 URBANSCREEN 團隊共同策劃,取材自臺灣傳統廟埕精神,結合當代表演、聲音、音樂、光影與互動裝置等多元形式,以「共時、共鳴、共感」為策展主軸。而時鐘可以說是車站再平凡不過卻如同北極星般的指標象徵,策展團隊便結合在地的航海文化,為高雄車站打造了一座以「看時間」為名的天文鐘作品,可在時間、天象星盤,以及融合空間氛圍間生動展演,為高雄車站打造最新的時間感。創利空間在「看時間」這項作品上,針對採用異形切割的圓形LED鐘面、顯示特性,與整座鐘體結構間的精密整合提供技術指導,包含將造型特殊的大型指針穩定結合於LED顯示面上,並將作品之戶外耐候性與維護保修等面向全面兼顧,讓時間的藝術得以在高雄車站穩定綻放、恆久閃耀,成為旅人與時間共感的起點。

 

「染色彩」作品以高雄車站天棚上的2700片鋁製雲朵裝飾為載體,創利空間協助藝術團隊將合計約達1萬6600平方公尺的雲朵染上繽紛色彩,展現多元層次與豐富意境。從硬體設備規格設定、光影軟體串接到現場裝設調校,創利空間確保每一道光線準確落在雲朵表面,層次分明、無誤差交疊,成功將藝術構想轉化為具象且動人的視覺體驗。

 

「映回憶」則以高雄車站老站體為主角,透過建築光雕技術,將其搬遷與重返城市中軸線的歷程轉化為動態光影,呈現城市記憶的回歸與場域精神的延續。創利空間在此作品中,不僅協助設計團隊精準呈現建築線條與歷史意象,並於設計階段納入交通安全考量,調整投影角度與亮度,避免干擾車流視線,展現高度整合的技術能力與公共空間的敏感度。

 

達擎智慧零售方案整合事業協理暨創利空間董事長林培弘表示,「達擎長期深耕多元垂直場域,致力以智慧化與顯示科技結合的解決方案,協助客戶實現空間轉型與價值提升。創利空間在本次高雄車站公共藝術計畫中,以紮實的軟硬整合實力,成功串接在地與國際藝術團隊的文化敘事,展現科技作為敘事媒介的潛力。我們將持續推動更多跨界融合的創新應用,協助客戶實現空間轉型與價值提升。」

 

侯林設計創始人林宛蓁表示,「高雄車站共感空間計畫將歷史文化轉譯為創新形式,重新定義車站的都市角色,創利空間擔任視覺科技整合執行夥伴,在極具挑戰的空間條件中,將創意構想在公共場域中具體實現,實現藝術與科技的無縫融合,是促成作品成功的關鍵力量。」

 

交通部鐵道局表示,本計畫是車站空間升級的重要里程碑,透過藝術語言與市民對話,重現城市記憶與情感連結,不僅提升了高雄車站的感官體驗與文化識別,更為公共藝術在交通場域的應用樹立新典範。

 

創利空間持續拓展數位整合服務至零售、交通、影視與藝術等多元場域,提供智慧化行銷、大型數位看板、虛擬實境攝影棚與數位展演等解決方案。《高雄車站共感空間》為其公共空間代表作,展現視覺科技和藝術融合的應用實力,打造兼具創新與永續價值的場域體驗,未來將持續在多元場域推動數位科技應用與融合,為人們的生活場景注入更多創新可能。

創利空間參與《高雄車站共感空間》公共藝術計畫,擔任視覺科技整合夥伴。於「看時間」天文鐘作品中提供技術指導,整合圓形LED鐘面與鐘體結構,在時間、天象星盤與空間氛圍間生動展演

 

 

於「染色彩」作品中,創利空間協助藝術團隊將高雄車站天棚2700片鋁製雲朵染上繽紛色彩,從設備設定、光影軟體串接到現場調校,確保光線準確落在雲朵表面,展現層次與意境

 

 

「映回憶」這項建築光雕作品展演高雄車站老站體回歸歷程,創利空間協助設計團隊精準呈現建築線條與歷史意象,並納入交通安全考量而調整光影呈現,展現整合技術與空間敏感度